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林晓燕博士受邀主讲“当语言文字遇上医学”读书月专题讲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1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14日下午,我院联合图书馆在新区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读书月”专题讲座,主题为《当语言文字遇上医学——解码生命叙事的魅力》。本次讲座由我院林晓燕博士主讲,吸引了250余名师生到场参与。

在讲座中,林晓燕博士从医学与语言文字的共生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在医学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她以古埃及《埃伯斯纸草》和中医《黄帝内经》等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为例,阐释了语言如何塑造医学认知,并指出“医学的发展,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结合神经科学,林博士进一步解析了语言理解的生物学基础,强调镜像神经元使人类能通过文学隐喻同时激活大脑的逻辑与情感区域,而医学术语中的隐喻正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通过对比古代巫术咒语与现代知情同意书,探讨语言权力的变迁与医学话语的伦理意义;以“肝火”与“肝炎”为例,分析中西医术语的文化差异,揭示术语背后的文化范式,同时强调两者共同的治病救人目标。林博士还解读了汉字中的医学密码及古今医学术语,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厚度。

针对如何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林博士则建议通过叙事医学训练(如细读与反思性或创意性写作)来培养共情能力。她引用唐代孙思邈“不读五经,不知仁义之道”以及历史上医生兼作家的案例(如鲁迅、契诃夫等),呼吁医学生“成为会讲故事的医者,让医学因语言而更具温度”。在讲座尾声,林博士以爱德华里肯巴克的箴言寄语学子:“勇气是明知恐惧仍行动。愿诸位以勇气探索医学与人文的交点,让冰冷的技术因语言化为生命的诗篇。”现场掌声热烈,不少学生表示将重新审视医学实践中的语言力量。

此次讲座是我院与图书馆携手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更多高质量的人文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师生的学术资源与交流平台,助力学校人文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稿:毕伊洋

审核:汤雅婷